0051_哪種補特伽羅應緣的善巧所緣

 大家好!很開心又到了我們一起學習《廣論》的時間了,希望大家能夠專注地聽,認真地發心。今天我們繼續學習「顯示何等補特伽羅應緣何境」,請大家翻開《廣論》354頁倒數第1行。00:41


引據《頡隸伐多請問經》說明


善巧所緣為何補特伽羅之所勤修,亦如《頡隸伐多問經》云:「頡隸伐多,若有比丘勤修觀行,是瑜伽師若愚一切諸行自相,或愚我、有情、命者、生者、能養育者、補特伽羅事,應於蘊善巧安住其心。若愚其因,應於界善巧。若愚其緣,應於處善巧。若愚無常、苦、空、無我,應於緣起、處非處善巧安住其心。」此五所緣正滅愚癡。01:44


看一下這段,說哪一種補特伽羅要精勤於善巧所緣呢?這個也就如同《頡隸伐多請問經》這裡邊所說的,在這部經裡佛陀就告訴長老頡隸伐多說:「行持瑜伽的比丘瑜伽師啊!如果對於一切諸行的自相完全地愚昧,或者對於我、有情、命者、生者、養者與補特伽羅事完全蒙昧,內心要投注於蘊善巧。」02:25


那麼什麼是諸行的自相呢?這裡的「行」是指有為法有為法與無常是同義的嗎?是同義的。諸行的自相就是指有為法之上的特徵,舉個例子來說,有為法之上因緣所生的這個體性、壞滅的體性等等。那麼「因緣所生」是什麼意思啊?一切有為法都是因緣所生的,因緣聚合有為法才能夠生起;如果因緣不聚合的話,有為法是無法生起的。比如說好的橡樹種子就是橡樹的因,除了這個橡樹的種子之外,還要有土壤、有陽光雨水,這些都具足了,這個種子才能長成一棵大橡樹。所以橡樹是什麼呀?是不是因緣所生法?對!是因緣所生法。03:38


那麼有為法之上壞滅的體性是什麼呢?就是所有的無常法都是剎那、剎那生滅,比如人還有很多動物,從出生的那一剎那起就剎那、剎那生滅,我們的身心都剎那、剎那不斷地改變。因為剎那、剎那不斷生滅之後才會出現老死,老死是粗分的無常,我們一般人這個都是看得到的。但是粗分無常是如何形成的呢?源於細分的無常。那細分無常源於什麼?源於無明。無明有很多種,那麼是源於哪一種無明呢?就是指執著諸法有自性的這個無明,這個無明就是生老病死的根本。因為執著諸法有自性,所以我們為業、惑所自在,有遍及三界的這個行苦。行苦不破,生死不出啊!所以要學習空性對付行苦、對付無明,消除無常的苦性,極大地增廣無常法上的什麼呀?樂性,無常法還有樂性。一直努力直到證得一切智智。05:11


那問大家一個問題:佛陀的色身是無常法嗎?你們的答案是什麼?雖然佛陀的色身也是無常法,但不是生死所攝的,是悲智力圓融的功德的體現05:38


五種遮止愚癡的所緣


佛陀對坐禪第一的長老頡隸伐多說:行持瑜伽的比丘瑜伽師,如果「愚」──這裡邊出現了「愚」字,這個愚是不了解或者顛倒了解,那麼是對什麼不了解或顛倒了解呢?「一切諸行自相、我、有情、命者、生者、能養育者、補特伽羅事」,就是對於無常的特徵、我、有情、命者、生者、能養育者、補特伽羅事都不了解。那麼這個時候應該怎麼辦呢?「應於蘊善巧安住其心」內心要投注於蘊善巧。在後面的毗缽舍那開頭,《四家合註》裡邊有解釋說:像我、有情、命者、生者、能養育者,這些都是與補特伽羅同義的。那麼什麼是「補特伽羅事」啊?這裡的「補特伽羅事」月格西解釋說是「補特伽羅的體性」,這個「事」就是體性的意思。07:09


那麼如果對於「因」完全蒙昧,內心要投注於「界善巧」注意!投注於界善巧。透過學習十八界,我們能夠知道心識生起的因,由於所取境六界、所依根六界,才能夠生起能依識六界。如果對於「緣」完全愚昧,那麼內心要投注於什麼?投注於「處善巧」,透過學習十二處,我們就能夠知道心識生起的緣,由於外在的六處與內在的六處能生起心識。如果對於「無常、苦、無我」完全地愚昧,內心要投注於什麼?內心要投注於「緣起善巧」「處與非處」,透過學習緣起,我們能夠了知諸法是無常的、是苦的、是無我的。08:24


有沒有發現這五種所緣主要是遮止什麼的?遮止愚癡、遮止愚昧。所以對於不同的法愚昧,就要讓我們的心投注於不同的所緣。這就是哪一種補特伽羅要緣哪一種善巧所緣。08:48


我們今天就學到這裡,有認真聽吧?對!我們要一起學下去,謝謝大家!今天就先到這裡。09:05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0052_哪種補特伽羅應緣的淨惑所緣

0048 破除修空性不應有所緣的見解

0049 哪種補特伽羅應緣的淨行所緣(一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