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052_哪種補特伽羅應緣的淨惑所緣

 大家好!很高興又到了我們一起學習《廣論》的時間了,這一週你們還好吧?今天我們繼續學習「顯示何等補特伽羅應緣何境」,請大家翻開《廣論》355頁第3行。有找到嗎?我們一起來看原文。00:42


引據《頡隸伐多請問經》說明


淨惑所緣為何補特伽羅安住其心,亦如前經云:「若樂離欲界欲,應於諸欲粗性、諸色靜性;若樂離色界欲,應於諸色粗性、無色靜性安住其心。若樂厭患及樂解脫遍一切處薩迦耶事,應於苦諦、集諦、滅諦、道諦安住其心。」01:22


這一段就是在講解,哪一種補特伽羅內心要投注於淨惑所緣呢?「前經」就是指《頡隸伐多請問經》。在《頡隸伐多請問經》中佛陀對長老頡隸伐多說:如果是想要脫離欲界的貪欲,想要對欲界離欲的話,內心要投注於什麼呢?要投注於欲界的粗劣性與色界的寂靜性。也就是要投注於欲界與色界相比,欲界是怎麼樣?是粗劣的;色界與欲界相比,色界是寂靜的。透過這樣的修持,就會讓我們能夠對欲界離欲,應該還是修一個過患相──對比之後的過患相。02:24


那麼如果想要脫離,注意!現在已經往上去了!如果想要脫離色界的貪欲的話,內心要投注於什麼呢?那內心要投注於色界的粗劣性與無色界的寂靜性,也就是要對比色界與無色界的優劣。注意喔!還是源於對比,對比優劣,我們的心就會發生改變。03:00


那麼如果想要內心厭惡並解脫一切薩迦耶事,注意!這裡邊的「薩迦耶事」就是指有漏的近取蘊。記得師父在《廣論》裡有講有漏的近取蘊吧?那個時候還比擬一下佛身,對吧?講佛身有多好、多好,我們那個有漏的近取蘊有多苦、多苦。這裡邊的薩迦耶事就是指有漏的近取蘊,例如由於業惑我們投生於六道輪迴中,我們的色蘊就是屬於有漏的近取蘊。有漏的近取蘊是什麼?就是生死輪迴。常常我們會考慮要離開生死輪迴,生死輪迴在哪裡呢?就是這個有漏的近取蘊啊!如果想要內心厭惡並解脫一切薩迦耶事,就是要厭惡這個輪迴、整個的這個有漏的近取蘊,我們的內心要投注於苦諦、集諦、滅諦與道諦。如果我們想要厭離生死的話,就要將我們的心投注於四諦法門;這裡邊的「投注」,就是集中心力精進地學修。這一段有聽清楚嗎?04:32


上述的所緣通於止觀二者的所緣


那麼接下來我們再往下看。看書喔!看書。04:41


此諸所緣,通於毘缽舍那思擇修習,及奢摩他安住修習二種所緣,非唯奢摩他之所緣,然因有者可為新修奢摩他之所緣,有是奢摩他生已勝進所緣,故於修止所緣中說。05:06


上面的這些所緣,會成為毗缽舍那進行觀察修的所緣,也是可以的;也會成為奢摩他進行止住修的所緣,所以它並不單單是奢摩他的所緣而已。但是其中有些部分可以作為新修持奢摩他的所緣,有些部分是可以修成奢摩他之後,更進一步提昇勝進的這個所緣,所以在寂止所緣的章節裡解說了這些所緣。雖然是在學奢摩他的所緣時學到這些所緣,但是這些所緣不只是奢摩他的所緣而已,還有什麼?對!也是毗缽舍那的所緣。06:00


以上我們就學完了「顯示何等補特伽羅應緣何境」。佛陀對於不同根性、不同情況的想要修定的人開示了不同的所緣,非常地豐富、非常地精彩!可以想像一下,在樹林裡,還有在水邊、林下,佛陀帶著比丘修定,修定之後就給比丘講怎麼修、怎麼修。在學這一段的時候,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同感?我好像進入到一個古老的畫面中聽佛在講經一樣,很美好!06:43


顯示所緣的異名


接下來我們要學習所緣的異門,請大家再往下看。有找到行吧?「三、顯示所緣異門」,有找到行嗎?06:58


三、顯示所緣異門:定所緣處、持心之事,即前所說心中所現所緣之影像或行相。其名異門,如《聲聞地》云:「即此影像亦名『影像』,亦名『三摩地相』,亦名『三摩地所行境界』,亦名『三摩地方便』,亦名『三摩地門』,亦名『作意處』,亦名『內分別體』,亦名『光影』。如是等類,當知名為所知事同分影像諸名差別。」07:52


聽起來會不會覺得:這都是什麼?好像不太了解。但是解釋一下,沒有特別難。顯示所緣的異門,「異門」是什麼?大概可以理解成從不同的角度、用不同的名稱來解釋同樣的內涵。那麼執持內心的事,「事」是什麼?就是對境執持內心的事,也是執持內心的對境,可以稱之為什麼?定的所緣處這裡定的所緣處是什麼?就是在內心現起前面所說的那些所緣的影像或者行相。08:40


那麼這樣的影像或者行相的異門有哪些呢?這裡邊舉了一部論,在《瑜伽師地論聲聞地》中說:這個影像既命名為影像,也命名為三摩地相、三摩地所行境的境界、三摩地的方便、三摩地門、作意的所依,還有內分別體、光影,應當了知這些都是相順於所知事的影像不同的名稱。明白了嗎?就是不同的名字。09:25


三摩地所緣的影像是所知事同分,注意!到這一部分了,看一看。三摩地所緣的影像是所知事同分,這裡邊出現了「所知事」「所知事」是什麼?就是指三摩地的所緣「同分」是什麼?就是相順的意思。那麼「所知事同分」,就是指與所知事相順。比如說修定的時候,以佛像作為修定的所緣,心中現起佛像的這個影像。那麼佛像是什麼?是所知事;佛像的影像是所知事同分,與佛像相順。修定的時候緣著佛像的影像而修,所以三摩地所緣的影像是與所知事相順。10:33


而相順於所知事的影像有哪些不同的名稱呢?剛才說的──你們可以跟我一起說:三摩地相、三摩地所行境的境界、三摩地的方便、三摩地門、作意的所依、內分別體,最後一個是什麼?光影。11:01


看到「光影」的這兩個字的時候,你們會不會很驚訝?很美的光影、可以讓我們的心專注的光影、得到禪定的光影,還可以帶著我們去修習毗缽舍那有力的內心力量這樣的一個所緣。11:27


結勸


以上我們就學完了奢摩他第十四卷。大家知不知道在《廣論》中奢摩他章總共有幾卷呀?你們能答上來嗎?三卷。那麼我們今天學完了三卷中的第一卷,也就是奢摩他章節的三分之一就學完了。如果你堅持聽到了現在,我先隨喜你,很了不起!是不是不太容易學?但是如果有歡喜、希求心的話,好像也就這樣學過來了。因為這是我們的心之所願處啊!很多很多年來大家都想要學止觀,這也是師父的心願,不然宗大師寫止觀章給誰學呀?我們學《廣論》的都沒學。所以準備了那麼多年,能跟大家一起學我也是真的非常非常地開心,我也是認真認真地學習。所以我們一定要堅持學下去!有聽到嗎?一定要堅持學下去!謝謝!13:00

留言

張貼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0048 破除修空性不應有所緣的見解

0049 哪種補特伽羅應緣的淨行所緣(一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