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050_哪種補特伽羅應緣的淨行所緣(二)

 大家好!很高興又到了我們一起學習《廣論》的時間了,今天我們繼續學「顯示何等補特伽羅應緣何境」。請大家把《廣論》翻開到354頁,請看第8行。有找到行吧?請大家看原文:00:47


說明貪等五增上者


貪等五增上者,謂先餘生中於貪等五,已修、已習、已多修習,故於下品貪等五境,亦生猛利長時貪等。01:10


解釋一下,這個「貪等五增上者」──貪、瞋、癡、慢、尋思五者,「增上」就是比較強烈。那這是什麼意思呢?就是由於前世對於貪欲等五者,它有幾個字「已修、已習、已多修習」也就是他慣習、串習,還有多次地熟習。那麼「已修、已習、已多修習」這三個怎麼理解呢?有的善知識解釋說:「修」是什麼呢?修,就是指時常靠近引生貪等五者的對境,他老靠那個境,時間比較長。那麼「習」呢?注意!這個習就是指數數地作意,老是想。「多修習」就是指數數地做,它還是指一個串習力。由於「已修、已習、已多修習」導致即使面對下品的、微小的這種貪欲等五者的對境,也會生起猛利還有長時間的這種貪欲等五者。02:47


我們可以看到我們要學習的是「何等補特伽羅應緣何境」,那麼第一個是「增上者」──這裡邊舉了三種──第二是「等分者」,第三個就是「薄塵行者」。增上者剛才了解了一下,那麼等分行者什麼樣呢?什麼是等分行者呢?我們可以再往下看。有找到行吧?03:17


說明等分行者


等分行者,謂先餘生中於貪等五,不修、不習、不多修習,然於彼法未見過患、未能厭壞,故於彼境無有猛利長時貪等,然貪等五非全不生。03:44


那麼這一段是在講什麼呢?這個「等分行者」,他的各種煩惱是比較均等現行。那這個均等現行的這種現行是怎麼來的呢?都是要推向前世,前世對於貪欲等「不修、不習、不多修習」──不慣習、不串習、不多次地熟習。他做到了這個,沒有做到什麼?但是他沒有將貪欲等視為過患、進行厭壞、破壞。就是在內心要做這樣的一個過患想,進行這樣破壞式的修習,他沒有做。所以面對這些境界的時候,雖然不會生起猛利和長時的這種貪欲等等,但是大家想一想,貪欲會不會生起呢?還是會的。為什麼?因為他沒有做那些破壞、沒有做那些強烈的對治。這是等分行者。04:56


說明薄塵行者


接下來該到「薄塵行者」了。那麼什麼是薄塵行者呢?看書,有找到行吧?05:04


薄塵行者,謂先餘生中於貪等五,不修習等、見過患等,故於眾多、美妙、上品貪欲境等貪等徐起,於中下境全不生起。05:27


「薄塵」,我們以前想到薄的時候都跟薄福在一起,薄福好像是福報很少的感覺,但是這裡邊薄塵行者可不是那個意思哦!這個「薄塵行者」其實就是煩惱輕微的人。他為什麼能夠是薄塵行者呢?要推到過去的話,在過去生中他不習慣去串習貪欲,而且將貪欲等視為過患。所以他面對眾多、美妙、上品的貪欲的對境──這還是以貪欲為例來說的──當面對眾多、美妙、上品的貪欲的對境的時候,發生什麼事呢?注意!貪欲才會緩緩地生起。那麼如果是面對中下等的對境,大家可以想一想,如果是面對中下等的對境,他能不能生起貪欲呢?根本不會生起貪欲等。為什麼呀?這是由於過去生努力修行才達到的一個結果。所以還是很令人可喜的!這是薄塵行者。06:57


那麼我們再往下看,看文。07:03


三種行者證達住心的時間長短


又增上貪等經極長時,等分行者非極長時,薄塵行者速證心住。07:13


這段法語就是以貪等為例,觀察分析增上貪行者,還有等分行者、薄塵行者這三類的修行人,他們與奢摩他的距離到底有多遠,三者相比花費的時間的長短如何。比如說第一個他是什麼?「增上貪等」對不對?這個貪欲等五者比較強烈的人,要經過漫長的時間才能證得住心,就是才能得到禪定喔!因為過去生串習那一些貪欲等五種增上得太強烈了,所以他修定的時候要花非常長的時間,長路漫漫啊,才能夠證得住心。08:11


那麼第二個「等分行者」,他要花多少時間呢?因為等分行者他是均等現行的,所以他肯定是不用花費到增上者那麼多的時間,不用太長的時間他就能夠證得住心了,就不用太辛苦。08:30


那麼最幸運的很顯然就是「薄塵行者」了,薄塵行者他是煩惱輕微的,煩惱輕微的就是他那個心比較好受控制吧!所以他能非常迅速地證得住心。這裡的「住心」就是指初禪近分定以上的這個定。大家有沒有看到這三類行者,薄塵行者是花很少的功夫就能得到住心。你們現在在想什麼?在想,在對號是吧?這裡的住心,我再說一遍,是指初禪近分定以上的這個定。09:26


結勸


那麼總結一下,綜上所述,說貪等煩惱的粗重與輕微和什麼有關哪?和過去生的串習有直接關係,對不對?如果觀察到自己這一生煩惱非常地粗猛,或者是平等、或者是輕微,那麼很顯然,煩惱非常粗猛的就很吃虧呀,修行的時候就會很辛苦。但是縱然辛苦也必須立定心志,絕不再數數對境!絕不再猛烈串習!因為如果這一生再猛烈地串習,從業增長廣大的角度去看的話,到最後會沒法修行了,修行會更加更加地辛苦。所以在對境的時候一定要提正念,要知道自己的弱點,不要膽子太大,一直去觸碰那個容易引生煩惱的境界。如果我們在觀察身心的時候發現心念又雜染了,應該立刻現起對治,對吧?不可以泡在煩惱裡。為什麼?因為泡在煩惱裡就增長廣大呀!這是非常重要的。10:48


那麼為什麼我們能夠很快地發現這個心起雜染了呢?那一定是有正知了,對不對?正知一定是有準備的心,所以碰到煩惱的境的時候不可以沒有準備。為什麼能夠那麼快地現起對治?因為我們知道煩惱的過患,這是非常重要的!煩惱是一個惹不起的、洪水猛獸般的、兇殘地攪擾我們生命平靜的非常非常糟糕的事情,它會直接威脅到我們的戒律、威脅到我們的人身。所以能從淨行所緣去修治相續中的煩惱,是很幸運的事情,應該說是非常非常幸運的事情!11:45


所以我們一定要打起精神來,不要屈就於煩惱這個敵人。因為一旦屈服,我們就會造下萬劫不復的惡業,就只能守不好戒,就只有三塗的果報。對於佛所說的因果法則不可以太粗糙,祖師曾說過應心細如髮,要心思縝密地、心思綿密地去觀照我們的三業。師父在這點上也教誡我們說:持戒的狀態就是如臨深淵、如履薄冰。12:29


以上我們就學完了哪一種補特伽羅要緣什麼淨行所緣。大家有聽清楚吧?12:40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0052_哪種補特伽羅應緣的淨惑所緣

0048 破除修空性不應有所緣的見解

0049 哪種補特伽羅應緣的淨行所緣(一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