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044_淨行所緣(二)

 大家好!又到了我們一起學習《廣論》的時間了,這一週大家有複習前一講嗎?上一次我們學到「淨行所緣」的不淨觀,今天我們要繼續學習慈悲觀。請大家翻開《廣論》351頁,看倒數第5行。好!請大家和我一起看原文:00:42


緣著慈心的所緣

慈謂普緣親怨中三,等引地攝欲與利益安樂意樂。即由慈心行相,於彼所緣任持其心,名曰緣慈,是於心境俱說為慈。01:04


緣著親友、仇敵與關係中等的這三者,屬於等引地所攝的成辦利樂──利益安樂的這個心念,就是慈心。從慈心的執取相的角度,內心執持這些所緣,命名為緣著慈心;緣著慈心就是把境和有境都宣說為慈心。01:29


那麼這裡邊有一個問題就是「等引地所攝」等引地所攝是什麼意思?什麼是等引地所攝呢?比如色界靜慮根本定或無色界根本定所攝,就是等引地所攝。那麼近分定所攝呢?有些是等引地所攝,有些不是等引地所攝。總之,色界與無色界所攝就是等引地所攝。一般人進入了色界根本定或無色界根本定的時候,就會進入等引,所以稱色界靜慮或無色界靜慮根本定所攝是「等引地所攝」02:13


那麼緣著親、怨、中等三者,想要成辦利益安樂的這個意樂,這個意樂必須是等引地所攝。換一句話表達就是,是色界或無色界所攝,透過慈心的執取相令心緣著所緣,所以稱為「緣著慈心」。這裡的緣著慈心,並不是像緣著不淨一樣,心緣著另外一個境,而是令心從慈心的行相來緣取所緣,所以稱之為緣著慈心,將境與有境都宣說為什麼?都宣說為慈心。03:01


緣著緣起的所緣


我們再接著往下看,看原文「緣緣起者」03:06


緣緣起者,謂唯依三世緣起之法,生唯法果,除彼等外更無實作業者、實受果者,即緣是義任持其心。03:25


這一段是什麼意思呢?什麼是「緣著緣起」呢?所謂緣著緣起,是指僅僅只是依靠著唯三世所生的緣起之法,而出生唯法之果,並沒有這以外的造業者與領受果報者。緣取這樣的意涵而執持內心,就是緣著緣起。換句話說,無論是過去、現在,還是未來,都是緣起之法出生唯法之果。注意!注意!這裡有個「唯」字,對不對?「唯依三世緣起之法,生唯法果」,為什麼要加一個「唯」字呢?這個「唯」字顯示了一個什麼道理?因為除了三世緣起之法生果之外,無法另外安立一個自主的造業者、領受果報者,只是緣起之法感果而已呀!緣著這樣的意涵而執持內心,就是「緣著緣起」04:46


仁波切曾經講過:十二緣起流轉輪迴的這個道理,是由於自己的業、惑,讓我們自己無始以來在輪迴當中不斷地流轉,除此之外,外道認為的造物主全都是不存在的。既然沒有所謂的主宰,如果我們能夠很好地了解業果的道理引發定解的話,之後就能很好地破除煩惱。在奢摩他的階段是尤其重要的,為什麼呢?因為奢摩他最主要的就是壓制煩惱的什麼?現行啊!壓制煩惱的現行所以你想壓制它,你必須知道我要壓制什麼呀!要了解那個煩惱的頭目是什麼,就是那個最帶頭的,所以必須要了解哪個煩惱力量比較強。05:44


了解哪個煩惱力量強盛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點,為什麼?了解之後好去對治啊!否則的話,就像《入行論》中所說的:「眾生欲除苦,奈何苦更增。」為什麼苦更增了呢?因為不善巧業果的道理,想離開痛苦卻離不開、想得到快樂卻得不到,反而不斷地造下惡業,令痛苦更加地深重。這就是不善巧業果導致的,讓我們領受無量無邊的痛苦,而且沒有個頭呀!有認真聽吧?那接著往下看。06:28


緣著界的差別的所緣


「緣界差別者」,看原文:06:33


緣界差別者,謂各別分析地、水、火、風、空、識六界,即緣此界任持其心。06:46


那麼下面應該到緣著界的差別了,對吧?什麼是緣著界的差別呢?緣著界的差別是指分析地、火、水、風、空、識這六界的各個部分,緣著這些而執持內心。然後往下看:07:09


緣著出入息的所緣


緣阿那波那者,謂於出入息,由數、觀門令心不散餘處而緣。07:19


前邊解釋過了「阿那波那」就是出入息,也就是數息觀。什麼是緣著出入息呢?緣著出入息就是指從計數到關注出入息這樣的一個角度緣取,而使內心不散逸到其他的地方。就是讓我們在修定的時候,從數自己的呼吸、關注自己的呼吸,練出那個專注,到最後一層層地深入,使我們的內心不要散亂到其他的地方。08:02


以上,我們就學完了「淨行所緣」。淨行所緣有幾種呢?有五種:不淨、慈心、緣起、界的差別,還有什麼?阿那波那。能不能記起來呢?大家回去可以看一看。我不知道你們學了之後會不會又有點著急,說:「啊!那到底每一種所緣是什麼,我到底該修哪一種?」先耐心地聽,不要馬上就開始修,先聽清楚了,把不懂的弄懂,因為你總得把修行的次第要搞清楚。好吧?耐心地聽!08:36


今天就講這些,下週繼續學。謝謝!08:44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0052_哪種補特伽羅應緣的淨惑所緣

0048 破除修空性不應有所緣的見解

0049 哪種補特伽羅應緣的淨行所緣(一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