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040—思惟正定功德引動心意

大家好!很高興又到了我們一起學習《廣論》的時間了,這一週你們過得還好吧?那麼現在我們就要開始學習了!請大家把《廣論》翻開349頁,看第6行。跟我一起看原文:00:32


本論中的修定教授是依據諸大教典的說法而宣說


今此教授,一切修行前後唯取大論所出,以之為重,故於此處修定方法,亦取大論而為宣說。00:45


從下士道的法類開始到止觀之間的全部修持,都完全按照大經大論所說,要依照而修──以經論的說法為主,把經論的指導當作是最重要的。由於本論的教授從開頭到最後的一切的修行,都只以諸大論、諸大教典所說的為重,重視諸大教典所說的修定教授,都是依據諸大教典所說,所以在學習奢摩他的時候,也將依據著諸大教典的說法,從諸大教典中引相關的部分而宣說修定的方法。即使是宗大師那麼偉大的善知識,他在為我們宣說修定的方法的時候,也是完完全全依據著諸大教典的說法。也只有這麼偉大的善知識,才會完完全全地依據著諸大教典的說法。這是不是正是最偉大之處?01:52


宗大師說:「論典所說的一切都是可以拿來修行的,而且所修的一切都必須依據諸大論典。」我們呢?我們可以反思一下自己,我們自稱都是佛弟子、是宗大師的弟子,卻很有可能就像宗大師所說的有那種毛病。什麼毛病啊?所學的是一套,然後所修的又是另一套。有人會認為《入中論》《現觀莊嚴論》等是用來辯論的,而《廣論》《略論》是拿來修行的,這個與宗大師所說的現行是一樣的。那麼在《廣論》的教授中,還有人認為有可能又會分為講說的實修的,好像一些是用來講說的,而另一些是用來實修的。我們這樣的看法也是非常危險的、會有這樣的危險性,所以一定要特別特別地注意這一些沒有經論依據所謂的想法和誤判。03:03


甚至還有人把學習《廣論》當成是只要聽聞的,聽一聽,然後真修的時候還要再去想另一個辦法。這樣思考,學《廣論》的時間那不就是等於在浪費時間嗎?是耽誤修行啊!所以這樣的見解是非常可怕的。大家可以觀察一下內心,看一看在這裡邊列舉的這些對修行的誤解、對諸大教典的誤解,我們心中是否有?有了就趕快要對治掉,趕快要隨轉──聽聞、隨轉。好!那麼接著我們再往下看,看原文:03:50


內心投注於所緣之前應當如何做


此又分二:一、引生無過三摩地法;二、依彼引生住心次第。初又分三:一、心注所緣先如何修;二、注所緣時應如何修;三、注所緣後應如何修。今初:04:15


「此又分二」的這個「此」是指「正釋修習之次第」其中分二,分為兩科:第一、引生無過的三摩地的方法;第二、依彼引生住心的次第。然後第一科又分為三:第一個就是內心投注於所緣之前應當如何做,這裡的「注」就是投注的意思;第二正投注於所緣的時候應該如何做呢?第三、投注於所緣之後應當如何做呢?很清晰吧!那我們先看第一部分。注意喔!看書:05:03


若不能滅不樂修定,樂定障品所有懈怠,初即於定不令趣入;縱一獲得,亦不能相續,速當退失。故滅懈怠為初切要。若能獲得喜樂增廣身心輕安,晝夜行善能無疲厭,懈怠盡除。為生輕安,須於能生輕安之因妙三摩地,恆發精進。為生精進,須於正定具足恆常猛利希欲。欲樂之因,須由觀見正定功德引動心意堅固信心,故應先思正定功德,數修信心。此等次第,修而觀之極顯決定,故應認為最勝宗要。06:03


有看到吧?那麼這一段是在說什麼呀?說如果我們不能遮止不樂修定,而喜好定的障品、不順品的這種懈怠,那麼從一開始就無從趣入定,他不想修定。即使獲得了一次,也沒法再延續,所以他所獲得的東西會迅速地退失。因此最初遮止懈怠,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。如果獲得了喜樂增廣的身心輕安,那麼日夜行持善法都不會感到疲厭,所以能去除懈怠。而要發起輕安,必須要怎麼做呢?就是對於三摩地能夠持續地、持續地策發精進,這是生起輕安的因。要發起精進,就需要有強烈而持續地希求定的這種欲求。07:14


生起欲求等持之因:見到等持功德而引動心意的堅固信心


那麼,這個欲求的因是什麼呀?「欲求的因」想一想是什麼?需要見到定的功德而引動心意的堅固信心。那麼我們可以想:見到了定的功德而引動心意。這個「引動心意」──引動是奪意,比如說:奪智者意,還有就是一看到之後就整個心被不由自主地吸引,就是那樣的引動心意的信心、生起的堅固信心。所以最初應當反覆地修持思惟定的功德的信心。注意!這裡邊「奪意」是因為定的功德奪了我們的心意,讓我們產生不由自主地這樣一個堅定的信心。08:10


所以首先對於定的功德要數數、數數地思惟,思惟幹什麼呀?要修信心呀!有了信心之後,就會產生欲求了──想要獲得這樣的定,對吧?而且這樣的欲求絕對不是生起一下子而已,而是要恆常猛利地生起「恆常猛利」的欲求心,然後就會發精進。精進也不是那個心很猛利地發一下就而已了,而是要「恆發精進」要恆常地策發精進。恆常策發精進之後,才能獲得喜樂增廣的身心輕安;獲得了身心輕安之後,日夜行持善法都不會感到疲厭,就能去除懈怠。有沒有發現去除懈怠的辦法還挺快樂的?去除懈怠,所修的定才不會消失。09:22


這是有非常明晰的──明了的、清晰的這樣修行的次第。而這些次第,注意!而這些次第如果你經過修持走過來,走過去之後回頭再看的時候,就能極其清晰地更加定解了。所以要認定為殊勝的宗要,也就是殊勝的扼要。有認真聽吧?09:55


那麼懈怠的因,說:「因為有懈怠這個過失,生不起定啊!」那麼懈怠到底是怎麼回事?懈怠的因前面有說過,就是他不好樂修定,而喜歡跟定相反的東西,就是喜歡違品。那違品是什麼呀?定就是這樣的;然後違品,心就是像心猿意馬、散亂的心。散亂於什麼呢?散亂於貪瞋癡啊!它不是自由地散亂,它是被貪瞋癡的力量所控制,沿著貪瞋癡的範疇在散亂、造惡業。10:38


之所以不好樂等持,是因為他不知道等持的功德,這個病是可以治的,一旦知道等持的功德就吃這味良藥的話。如果知道等持的功德,獲得等持就能獲得輕安;有了輕安,心想緣著什麼善所緣,然後就能隨心所欲地去緣什麼善所緣。能夠將心安置於善所緣上,很自由自在地,你說被善所緣牽住也可以,也可以說隨著善所緣自由地飛翔。11:14


所以由於不知道等持的功德,我們就對定生不起好樂;由於沒有好樂之心,想要它的欲求就不會生起來。那如果沒有一個欲求、沒有一個想要的心,我們怎麼會能為了修定而努力呢?所以為了發起這個希求的心,在最初就一定要提到止觀的勝利。在修學任何法類的最初都要先講修持那個法類的勝利,就是為了對那個法類要發起踴躍的好樂之心。11:52


有沒有發現我們的心是可以透過學習而動轉的?我們有學習能力,這個學習能力透過聽聞正法、透過聽善知識說法、學習教典而發生轉變。從對定完全沒有好樂心,到了解了定的功德之後會生起那種想要得定的欲求心,這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情──我們有學習能力!12:23


所以要感謝佛菩薩!感謝父母!給我們能修行的暇身提供這種美好的條件。能學習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情!所以大家不要覺得:哇!修定好像很難啊,高得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,我們怎麼也搆不到。透過學習、按照次第一步一步地,我們前面都學了那麼多了,都學持戒、學發心、學各種過去都沒有學過的,那麼為什麼學定不能學會呢?大家要加油!12:59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0052_哪種補特伽羅應緣的淨惑所緣

0048 破除修空性不應有所緣的見解

0049 哪種補特伽羅應緣的淨行所緣(一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