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035-修止資糧極為重要

 大家好!很高興又到了我們一起學習《廣論》的時間了。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止的資糧,請大家翻開《廣論》第347頁第1行。看原文:38”


六種資糧統攝了未生新生、生已安住、向上增長因緣的關鍵


如是六法能攝妙定未生新生、生已不退安住、增長因緣宗要,尤以清淨尸羅觀欲過患住相順處為其主要。58”


那麼解釋一下。前邊這六種法、六種資糧,統攝了新生起賢善等持、生起後不退失而安住,以及向上增長的這個因緣的關鍵。尤其戒律清淨、視貪欲為過患,以及安住於相順的環境這三個,注意!這三個是最主要的。1’28”


《喻法寶聚詳解》中有說:譬喻──就是一個乾淨無垢的器皿內,如果倒進了潔淨的水的話,無分深淺都能夠澄澈明淨,其中就可以清晰地顯現月亮的倒影。同樣地,一位具足如乾淨的器皿一般的清淨戒律的人,就是他的心好像一個淨器一樣,他修習如潔淨水般的上師教授,首先就能夠生起一個澄淨的寂止三摩地,其中可以顯現如月亮倒影般的勝觀。譬如依靠增上戒,能夠生起增上三摩地,從它能生起什麼呀?增上慧。然後用它根除煩惱而得到遍智,所以最初需要安住增上戒學的律儀及誓言,並且要清淨。那時候心由於無悔使心能夠堪能,而且相續自然地就生起三摩地。注意喔!因此,大家想一想:靜慮的主因是什麼?靜慮的主因原來是戒律啊!3’00”


在奢摩他的時候讚歎戒律的原因是:奢摩他主要是透過什麼?正念正知來成就的。戒律清淨也需要什麼?需要依靠憶念制限的這個正念,以及檢視──就是自己看自己──有沒有違背這個戒律、「制限」就是戒律的正知;限制──各種我們的規矩。然後依靠正念正知來做什麼?守護。有清淨的戒律的話,正念正知自然就能夠生起了。所以在修奢摩他的時候,注意!修奢摩他的時候就不需要再重新修習正念正知了,因為你那正念正知已經很強,它是一個續流、是一個習慣,而且是一個不需要怎麼策勵,就像如影隨形跟著自己的一個影子一樣──正念正知,非常輕鬆了。這一段很發人深省啊!大家要好好地思考一下。4’12”


種敦巴尊者:定未生起,其實是錯在沒有安住資糧


那麼我們再往下看。有找到行嗎?4’17”


善知識敦巴云:「我等唯覺是教授過,專求教授。然定不生,是未安住資糧所致。」言資糧者,即前六等。4’36”


哪位大善知識說了?善知識種敦巴尊者曾經這樣說:「我們呀,總覺得完全歸咎於口訣教授,只是尋覓口訣教授,可是定卻無法生起來,其實是應該歸咎於什麼呀?沒有安住於資糧。」那麼種敦巴尊者所說的「資糧」指的是什麼?就是前面說的六種資糧。5’10”


看看!大善知識關於修定的教授,也是再再地強調了資糧。很多人會認為:「他沒有得到上師的指導,可能是沒有口訣教授修不起來。」其實最重要的,你看!上面經典啊、善知識們都如是說:資糧!很重要的資糧!5’31”


前四度是第五度靜慮度的資糧


接著我們再往下看,看原文:「又前四度」,有沒有找到行呀?5’42”


又前四度,即是第五靜慮資糧,《修次初篇》云:「若能不著利等諸欲,善住尸羅,性忍眾苦,勤發精進,速能引發正奢摩他。故《解深密經》等,亦說施等為後後因。」6’08”


那麼這一段在講什麼呢?說:另外,前四度會成為第五度靜慮度的資糧。注意哦!這六度裡邊前四度。前四度是什麼呀?布施、持戒,什麼?忍辱、精進,對吧?它會成為第五度靜慮度的資糧。因為在《修次初篇》中說過:不顧財物等所欲求的這個事物,善安住於戒律,具有──注意──忍耐痛苦的本性,然後如果發起精進的話,就能夠迅速地修成奢摩他。因此《解深密經》等經典,也開示了布施等是後後的因啊!6’54”


阿底峽尊者:若不具備止資糧,縱修千年也無法得定


我們再往下看,看原文。有找到吧?7’00”


《道炬論》亦云:「失壞止支分,雖勵力修習,縱經多千年,不能成正定。」故真欲修止觀定者,應勵力集《聲聞地》中正奢摩他十三支分或資糧等,極為主要。7’23”


我們來解釋這一段,注意!《道炬論》中也這樣說:「失去了寂止的支分──這裡的支分就是資糧的意思──失去了寂止的資糧,即使極其勤奮地修持了好幾千年,也沒法修成等持的。」阿底峽尊者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們集聚資糧的重要性,如果不具備止的資糧,即便我們非常費力地修定,修定上千年、好幾個千年,都沒辦法得定的。因此,發自內心真正想要修成止觀等持的人們呀!要努力地積集《聲聞地》所說的奢摩他十三種支分或者資糧,這是極其重要的呀!8’24”


前面舉了祖師的很多語錄,現在這裡邊又是阿底峽尊者再再地告誡我們資糧的重要性!所破:所以有些人一說修定,急急忙忙都沒有聽教授就趕快想要知道,趕快打坐呀,然後就是一天坐多長時間,這個時間先規定好。可是如果對這個資糧的重要性,沒有透過清淨的傳承來聽聞的話,可能費了很大的力氣,這裡面說好幾個千年都修不出來,原來是資糧出了問題呀!所以得到清淨的教授是非常重要的!大家覺得呢?9’08”


關於「十三種資糧」在《聲聞地》中有說,我們看一下。《聲聞地》說:「謂若自圓滿、若他圓滿、若善法欲、若戒律儀、若根律儀、若於食知量、若初夜後夜常勤修習覺寤瑜伽、若正知而住、若善友性、若聞正法、若思正法、若無障礙、若修惠捨、若沙門莊嚴。如是等法是名世間及出世間諸離欲道趣向資糧。9’48”


前面已經再再地講、反覆地講了什麼呀?要積集資糧,說要具足這個條件。這個「資糧」,我們知道說起來是挺容易,那為什麼要再再地強調這個問題呀?真的要修成圓滿的奢摩他,現在我們的所作所為的這些──就是我們現在沒有修奢摩他那些──實際上意義大不大呢?做的這些事到底能不能放下呢?對不對?放下自己掛心的那些事、那些人,然後專注於善所緣,到底能不能做到呀?10’37”


過去有人請問阿底峽尊者說:「為什麼西藏修行人那麼多,成就的卻那麼少,幾乎沒有?」阿底峽尊者回答說:「你們創造的修法的條件不足,條件不充實,那大家怎麼會成就呢?你們怎麼會成就呢?」由此可見,修奢摩他之前,累積資糧是多麼地重要、多麼地重要!11’12”


所以大家要再再地聽聞、再再地思考,一定要改變自己原來認為修定好像很容易的,兩腿一盤就可以了。可是前邊那些戒律是非常非常重要的!這些傳承善知識們的叮嚀,還有這些教授,我們能聽聞到這樣的教授依之而行,比如說重視到「累積資糧」,那麼沿著這樣清淨的教授去修習的話,為什麼修不成?11’41”


所以,再說一遍:由此可見,修奢摩他之前,累積資糧實在是太重要!太重要了!今天就上到這兒,下週見。謝謝大家!12’01”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0052_哪種補特伽羅應緣的淨惑所緣

0048 破除修空性不應有所緣的見解

0049 哪種補特伽羅應緣的淨行所緣(一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