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030-集論所說依觀修止之義

大家好!很高興又到了我們一起學習《廣論》的時間了,今天我們要繼續學習「止觀次第決定之理」。32”


依宗喀巴大師的思擇,完整地理解經論的內涵


仁波切在講到這個部分的時候,曾經說過──我現在記一個大略的──說:一般說來,只看片面幾句經文,就認為經典的意思是這樣的或者是那樣的話,很容易造成錯誤的理解。必須把經文前文和後文加以對照,然後看看經典是怎麼說的,並且觀察其他經典所說的內容,要融會貫通。這樣的話,才能對經論的內涵有比較完整的認識。1’21”


宗喀巴大師就是這樣做的,引用了許多經文的關鍵也在這裡。如果我們不知道、不懂得這麼做的話,就會像《廣論》裡邊舉的,說西藏過去的某些先賢,認為在獲得寂止前可以先修起勝觀,產生這類的錯誤的想法。而且他們也不是沒有學,有學經論,有經論的依據,但是無論是哪一部經論,如果無法完整地學習它的內義的話,只了解了其中片面的、部分的內容,其實就會產生各式各樣的理解。如果這種各式各樣的理解,都認為自己是對某一個經論很正確的理解的話,那是很危險的!因此宗喀巴大師在引用了很多經典,並且經過完整、圓滿的這個思擇之後,為我們抉擇出了最究竟的意涵,所以這是何等的幸事!2’37”


在獲得止觀之後,止觀二者沒有固定次第


那麼我們現在就繼續學,請大家翻開《廣論》345頁倒數第5行,請看原文。有找到行嗎?有找到吧!2’54”


又此止、觀次第,是就最初新生之時應如是修,後亦可先修毘缽舍那,次修奢摩他,故無決定次第。3’10”


那麼這一段就是說:前面提到的寂止與勝觀的次第,它有個條件,就是必須先獲得寂止,才能獲得勝觀,這樣的次第,是在最初新生起的時候才是如此的。可是獲得了止觀之後,也可以先修毗缽舍那,再修奢摩他,所以次第是不決定的。最初新生起止觀的時候,止觀的先後次第是不是決定的?是的。但是獲得了止觀之後,止觀的先後次第是不是也是決定的呢?獲得了止觀之後,止觀的先後次第是不決定的。4’03”


為何《集論》中說:有人獲得勝觀,卻仍未獲得寂止?


那麼接下來就會有一個問題了,什麼問題呢?請大家繼續看原文。4’14”


若爾,何故《集論》說「有先得勝觀而未得止,彼應依觀而勤修止」耶?4’26”


有人問說:那麼《集論》中說,注意!《集論》中說:「有些是獲得了勝觀,還沒有獲得寂止,這是依靠勝觀而勤修寂止」,這段話是什麼意思呢?就像我們前面學到的,許多經論都是說必須要先獲得寂止,然後才能更進一步地獲得勝觀,這樣的次第在最初生起止觀的時候是決定的。等一下!這樣的次第,在最初生起止觀的時候是決定的,那麼為什麼《集論》裡邊說會有人獲得了勝觀,卻還沒有獲得寂止呢?5’17”


宗大師回答:此非指未獲第一靜慮近分定所攝之止,而是指未獲第一靜慮根本定以上之止


接著我們可以看宗大師是怎麼回答的,看原文:5’25”


答:此非說未得第一靜慮近分定所攝之止,是說未得第一靜慮根本定以上之止。此復是說現證四諦已,次依此觀,而修第一靜慮以上之止。5’45”


那麼我們看一下宗大師是怎麼回答。宗大師回答說:《集論》裡說有人獲得了勝觀,卻還沒有獲得寂止,並不是指獲得了勝觀,卻還沒有獲得第一靜慮近分定所含攝的寂止,而是指還沒有獲得第一靜慮根本定以上的寂止。6’15”


這裡邊出現了「第一靜慮近分定所攝」,還有「第一靜慮根本定以上」這兩個詞。一般而言,獲得第一靜慮根本定,也就是獲得了什麼?初禪根本定的時候,他超離了欲界。獲得了無色界的定的時候,就超離了色界。色界與無色界每一重天的高低優劣,也是從所獲得的禪定的優劣來加以區分的。6’51”


靜慮有多品

我們可以了解一下第一靜慮、第一靜慮近分定,那先了解第一靜慮。第一靜慮也可以稱為初禪,色界有四種靜慮:第一靜慮、第二靜慮、第三靜慮、第四靜慮。那麼第一靜慮,注意!第一靜慮可以分為「近分定」「根本定」,近分定是根本定的加行,第一靜慮根本定的加行的三摩地,就是第一靜慮的近分定。7’36”


修行人在最初獲得了奢摩他的時候,注意!修行人在最初獲得了奢摩他的時候,就獲得了第一靜慮近分定,這是一個得到奢摩他的界限。有沒有聽清楚?沒有獲得奢摩他,沒有獲得殊勝輕安,就無法獲得第一靜慮近分定。雖然獲得了第一靜慮近分定,但是還沒有獲得什麼呀?第一靜慮的根本定。那麼依靠第一靜慮的近分定,透過修行、努力,然後才能更進一步地獲得了第一靜慮的根本定,也就是什麼呀?初禪根本定。所以第一靜慮的近分定是第一靜慮的根本定的什麼呀?加行,也可以說是初禪根本定的加行。8’48”


那我問一下,什麼是初禪根本定的加行啊?什麼是第一靜慮根本定的加行啊?是什麼?能答上來吧!是近分定,對不對?9’05”


那麼,什麼是第一靜慮的根本定呢?首先,總體來說,靜慮根本定包含了第一靜慮根本定、第二靜慮根本定,還有第三靜慮根本定、第四靜慮根本定。然後在《四家合註》裡邊,巴梭尊者有解釋說:有的修行者依靠,注意!有的修行者依靠第一靜慮近分定現證四諦。我再說一遍,有的修行者依靠第一靜慮近分定現證了四諦,修成了現證無我的勝觀,這個時候成為聖者了。9’49”


成為聖者之後,更進一步修持第一靜慮以上的根本定所含攝的寂止。這樣的修行人先獲得了第一靜慮近分定所攝的寂止,之後獲得了第一靜慮近分定所攝的勝觀。這個時候雖然已經獲得了什麼呀?止觀二者,但是有沒有獲得第一靜慮根本定所攝的寂止啊?還沒有!還沒有獲得第一靜慮的根本定所攝的寂止。那麼依靠第一靜慮近分定所攝的勝觀,更進一步獲得第一靜慮的根本定所攝的寂止。10’32”


勝觀亦有多品

講到這個地方,有沒有真相大白的感覺,對不對?喔!原來《集論》裡邊才說有人獲得勝觀,而沒有獲得寂止,並不是說獲得了勝觀,卻沒有獲得任何的寂止,而是說獲得了近分定的勝觀,但是還沒有獲得根本定的寂止。11’01”


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清楚?這個問題,就以《集論》這樣提出來一個問題,再次地去抉擇,然後新生起止觀的次第,以及獲得了止觀之後的次第決定,有沒有什麼差別呢?剛開始聽,聽到第一靜慮近分定,還有第一靜慮根本定,慢慢、慢慢我們就會對這樣的一個名詞熟悉了,我們這個名詞的翻譯,都是依照玄奘大師翻譯的宗規來翻譯的。11’38”


有聽清楚嗎?那麼今天就上到這裡了,謝謝大家!11’47”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0052_哪種補特伽羅應緣的淨惑所緣

0048 破除修空性不應有所緣的見解

0049 哪種補特伽羅應緣的淨行所緣(一)